深基坑工程常受到大量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因此土方开挖全过程都必须将基坑边坡和环境安全放在第一主要的位置,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原则组织施工。支护系统变形监测是信息化施工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其安全保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我单位将同建设单位委托的专业监测单位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监测工作,我单位建议按如下监测方案进行支护系统变形监测,施工前将与监测单位等相关方制定详细的、切实可行的监测方案。

1)监测内容及方法</o:p>


        由于本工程开挖深度为10.800m</st1:chmetcnv>~12.400m</st1:chmetcnv>,局部最大开挖深度达14.900m</st1:chmetcnv>,护坡安全等级按一级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进行开挖监控,及时提供有效监测数据,确保基坑周围构筑物及护坡本身安全。按招标图纸和《建筑基坑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下述项目进行监测:</o:p>


        支护结构水平位移;</o:p>


        基坑整体位移;</o:p>


        周围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变形;</o:p>


        支护桩桩内钢筋应力;</o:p>


        地下水位;</o:p>


        支护结构的水平变形监测;</o:p>


        监测方法: 基坑四面各选择一根有代表性的护坡桩作为监测对象,将测斜管固定在该钢筋笼的内侧,混凝土凝固后斜管与护坡桩体共同变形,采用5515型滑动式测协仪测量变形值,达到测量护坡桩水平位移的目的。</o:p>


        数据采集:护坡桩帽梁施工完成后,在导管内每隔0.5m</st1:chmetcnv>采集导管各点的初始数据,以后按每周2次的频率进行监测。每次土方开挖后、和中雨均需测量数据。将监测数据汇集、整理后绘制桩的水平位移曲线。</o:p>


        数据分析:以实测位移为横坐标,标高为纵坐标绘出曲线图。以检验护坡体系设计是否处在安全范围内。</o:p>


2)基坑体系整体位移观测</o:p>


        沿护坡桩帽梁每隔十米</st1:chmetcnv>埋设标点,待混凝土凝固后与护坡桩桩体共同位移,在基坑开挖2倍距离外设置基准点,土方开挖前进行观测取初始值,基础施工过程中每天进行2次观测。</o:p>


3)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观测</o:p>


        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的沉降和水平位移观测点具体位置视现场环境条件同支护设计单位协商而定。在待观测周边建、构筑物上设置采用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及3m</st1:chmetcnv>分化为5mm</st1:chmetcnv>的线条型铟合金水准尺观测沉降量,每周两次。</o:p>


4)护坡桩内钢筋应力监测</o:p>


        监测方法:将XJG-2型钢弦式钢筋应力传感器作为钢筋的一部分,代替构件指定位置的主筋,将电缆线引至地表。安装前采集钢筋计初始值,构件混凝土达到养护强度后用SS-Ⅱ型频率计数器采集钢筋计读数值。</o:p>


数据采集:土方施工过程中每周采集1次数据。将测量数据汇成总构件内力(轴力和弯矩)变化曲线</o:p>


5)地下水位监测</o:p>


        基坑外侧设置观测井,观察和控制坑外地下水位的变化。承压水减压井的水位保持在低于基坑开挖深度0.5m</st1:chmetcnv>处。</o:p>


        密切观测止水帷幕是否漏水。</o:p>


6)信息化施工管理</o:p>


        建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监测单位等五方联络机制,土方开挖期间各方负责人必须保证24小时通讯联络畅通,有情况及时协商处理。</o:p>


        由业主委托专业监测单位负责对支护结构侧向变形及内力和周围道路、建筑物等进行监测,经设计人员确认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施工。</o:p>


        确定监测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通过监测时对支护体系的工作状况进行评估,遇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分析、判断、处理、避免出现突发事故。监测数据定期交由基坑设计人员会审,以便综合控制施工速度,必要时采取其他的应急措施,确保基坑安全。</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