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参评国家级工程质量奖的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往一些常出现的质量问题基本得到了控制。但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老的问题得到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同时,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老问题又会由于忽视而重复发生。
n 为此有必要再次重复一个老话题——什么是“工程质量”。
n 概括地说,工程质量就是在充分满足规定的使用寿命的前提下,结构坚固安全、各项功能可靠、装饰精美耐用。
n 具体一点说:结构坚固安全就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在规定的设计寿命内,不但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坚固安全,而且在设计地震荷载及风荷载作用下也必须坚固安全。
n 遮风、挡雨、保温、隔声、照明、通风、采光、防火等各项基本使用功能必须可靠。而且现代建筑的各项使用功能对水、电各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强。
n 装饰精美耐用就是装饰装修工程设计合理、材料选用恰当、施工精细、成品耐用。
n 就工程项目而言,工程质量是施工过程各项工作质量及材料设备质量的综合体现,是工程内在质量与观感质量的总合。
n 项目部的工作质量水平受制于企业技术、管理、工艺的整体水平和能力。
n 内在质量表现在工程各项技术档案文件的翔实、完整。
n 观感质量表现在各分部工程可见部分的点、线、面、界。
n 所以说,我们研究、探讨工程质量的问题,必须真确理解、领会“工程质量”的概念,不能片面、孤立地强调工程质量的某个部分或某个侧面,更不能逐本求末,甚至本末倒置。
n 国家级工程质量奖设立的宗旨和目的就是要通过创奖这个形式,促进企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所以鲁班奖、国优奖都很重视申报工程的技术含量、施工难度、管理难度。
n 争创国家级工程质量奖是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体现,而不是简单的某个项目质量水平如何。
一、屋面工程
n 屋面工程的防水功能在参评国家级工程质量奖的项目上已经得到了重视,并且一些参评项目对屋面工程花费了比较大的精力。屋面是建筑工程的九个分部工程之一,之所以能够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分部工程,其重要性是可想而知的,更直接的原因是由于屋面工程发生质量问题的频度在建筑工程中占很大的比例。
n 按分部工程来说,屋面占了九分之一的比例,但实际占工程总面积的比例确只有十几分之一或几十分之一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分部工程来说其工程量、施工难度等都较小,应该是相对容易施工、保证质量的分部工程。
n 从近年参评国家级工程质量奖的实际情况看,屋面工程的防水性能基本得到了保证,基本做到了坡度、坡向正确,大面平整,泛水收口严密,但在细部、节点方面的进步并不明显。主要反应在以下几方面:
n 1. 屋面大面坡度的控制过于拘泥于设计和规范2%的要求,一旦屋面的面积比较大时,往往出现局部积水的现象。应根据屋面的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坡度,严格控制平整度,彻底消除局部积水的问题。
n 2. 天沟的坡度往往也按2%施工,积水现象更是十分普遍。因为屋面的水都汇集在天沟,所以天沟的坡度应比大面的坡度更大,以加大排水的流速,并且天沟的面积相对要小,水流方向的平整度应更易控制。所以天沟积水更是不应原谅的问题。
n 3. 雨落口的施工细节没有得到重视。箅子的选用不当、箅子的安装不当,是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
n 4. 土建与安装工程的协调不够,一是设备基础的装饰与设备安装施工顺序不协调,造成设备减震性能下降;二是屋面水平管道的标高过低,造成支架根部的防水不到位。屋面、地下室是土建与安装工程重点协调的两个部位。总包单位必须要全面吃透设计,如果设计的管道标高有问题,应及时提出洽商意见;总包单位必须控制专业施工顺序,发挥施工组织的管理作用。
n 5. 屋面是创优的重点,但绝不能单纯追求美观,更不能画蛇添足。这些年在一些地区的带动下,在行业内出现了一股不良风气,片面追求所谓的“创新”,在细部做法方面标新立异,出现了一些对质量有害而无益的东西。其结果是增大了工程成本,而质量是没有保证的。
n 6. 应注意新型屋面材料、配件在使用安装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是虹吸雨水系统,也出现了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雨水口的安装、不锈钢天沟的安装。二是金属屋面,施工管理及节点处理常出现问题。
n 7. 现行国家标准有关屋面的有两本,一本是《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还有一本是《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204。就是原国家标准《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2002年10月曾废止。
n 8. 有关屋面部分的技术资料常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n 一是屋面隐蔽记录没有按屋面的构造按层验收、记录。
n 二是隐蔽记录不够翔实,缺少对被隐蔽工程的实物质量的描述和实际检查后的数据。
n 三是淋水试验记录不真实,雨后观察的雨量与施工日志等不交圈。甚至试验当天根本就是个晴天。
n 四是防水材料进场验收、复试的批量不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二、外檐
n 一个建筑物的外檐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外表,是人们观察建筑物的第一印象,也是展示建筑物质量的窗口。对于创奖工程来说,外檐的观感及细部质量非常重要。同时外檐又具有遮蔽风雨、保温隔热、隔绝外界声音等功能。
n 在外檐方面,现在常出现的有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平整度、开裂等问题,还有一些细节方面还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有老问题,也有新问题。
n 板块外檐的排板非常重要,并已得到了重视,但还有工程在排板时出现问题。
n 一是在门窗洞口部位出现刀把形板块。
n 二是板块间打胶不美观。
n 三是石材板块的小面、背面封闭不严,出现石材吃水变色。
n 四是平整度超差。
三、室内
n 在创国家级优质工程的项目中,室内装饰工程已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各项目对此均下了很大的功夫,观感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却被忽视了。而且一些对装饰质量的耐久性有切实作用的比较好的做法,却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n 1. 铝合金窗与室内墙面抹灰层之间隔断、打胶的问题实际上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n 2. 成品木门得到了大量应用,但安装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合页、门锁等小五金的问题比较多。
n 3. 洗面台钢架的防腐,台下盆的安装均没有引起总包及业主的注意。
n 4. 各部位打胶的质量一直也没有明显的提高。一是不美观、二是胶本身的质量很差、三是胶的品种选用不当、四是胶使用的部位不当。
n 5. 与水、电、通风专业的协调、相互配合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这方面,总包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四、工程技术资料
n(一)工程技术资料对于施工方的作用
n 对于施工方而言,工程技术资料是表明施工方全面履行合共的约定、施工质量全面达到国家质量验收标准和设计要求的唯一标志。
n 工程技术资料不仅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更重要的是工程技术资料就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内在质量的反映。工程质量是否合格,是否存在隐患不是简单地反映在工程的外表,观感质量只是工程质量的一部分,而且是很有限的部分,而结构的安全性、功能的可靠性等衡量工程质量的更重要的性能很多是无法直接用肉眼来观察的,这些关键的质量状况只有靠工程的施工资料来反映。
n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方与建设方之间的关系是依靠法律来调节的,而法律的判断依据就是证据。由于工程技术资料可以证明工程的内在质量,可以分辨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的责任,所以工程技术资料将是法庭的重要证据。
n 所以说,工程技术资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施工单位,应树立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切实抓好施工资料的编制工作,使施工资料发挥作用。
n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工程技术资料还是考察项目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是否落实的重要途径。工作是否落实、方案是否执行、各项需要记录的工作内容是否都已完成,这些都应该从技术资料中得到答案。
n(二)施工资料编制工作的特点
n 工程施工资料的编制工作贯穿了工程施工建设的全过程和所有涉及到工程建设的单位,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总承包单位、施工分包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单位。所以,工程资料的编制工作具有延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系统性强的特点。
n(三)施工资料编制的现状
n 目前施工资料归结起来表现为“一全,三不到位”。
n 一全——随着2002年国家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执行,各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均及时更新了施工资料的相应表格,并对原有表格界限了补充和完善。总体看,资料的完整性得到了基本的满足,基本可以比较全面地记录施工的全过程。
n 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工程技术资料作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是把施工资料和工程的实物割裂开来,所以造成了技术资料的“有效性”的缺失。
n 二是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到位,无法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施工资料的编制工作没有适应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就是说,这项工作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期的意识和做法,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依法办事的需要。
n 三是管理不到位。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编制管理体系;资料编制深度没有企业标准;资料编制、收集、归档没有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对分包到位编制的施工资料没有统一标准、没有监管、验收不严格。
n(四)加强施工资料编制管理
n 正确认识施工资料的作用,树立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
n 建立健全施工资料编制管理体系,制定施工资料编制管理流程和相应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并建立考核制度。
n 制定有关工资料编制深度的企业标准,保证施工资料的编制质量。这也是考核的依据之一。
n 强化对分包单位的管理,将分包单位的施工资料编制工作纳入总包单位的管理体系之中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编制深度,统一编制流程。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管理流程
施工方案的编制管理流程
技术交底的编制管理流程
施工记录的编制管理流程
施工物资管理的编制管理流程
质量验收资料的编制管理流程
(五)关于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n 隐蔽工程——即被下一道工序覆盖、遮挡而无法直接观察的施工部位等均属于隐蔽工程。
n 以此定义推论,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类似被下一道工序覆盖、遮挡而无法直接观察工序均应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n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在工程技术资料中属于“施工记录”项目,是众多施工记录中的一项。其作用是对即将在施工过程即将被隐蔽覆盖的施工部位在工程总体验收之前,提前进行检查验收的验收记录。
n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记载、反映工程内在质量、施工过程的重要技术资料,是工程内在质量的真是写照。通过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该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已经被隐蔽的、不可见的各个工程部位所使用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做法(施工工艺)是否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施工质量是否已达到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的标准。只有隐蔽工程全部验收合格并予以准确记录,分项工程才能予以验收。进而分部工程、单位工程才能够进行验收。
n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或工程各方因工程质量发生纠纷、异议时成为反映工程内在质量的重要证据,即发挥其“有效性”的作用。
n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必须全面、准确、翔实地记录按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质量验收规范对隐蔽工程(部位)进行全面检查的内容,准确地描述已施工完成的实物质量状况、状态。其准确、翔实的程度就应像一张隐蔽工程的实物照片,能够忠实地反映出被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只有达到这样的要求,才能当工程质量出现问题或工程各方因工程质量发生纠纷、异议时达到作为反映工程内在质量的重要证据要求。
n 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应遵循以下原则:
n 1. 编制依据充分的原则——隐蔽工程验收的依据其一是设计的要求,就是在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时明确记录设计施工图的编号,如果该部分有设计变更或洽商,亦应一并记录;其二是施工执行的技术标准,一般应填写所执行的技术标准编号;其三是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一般应填写规范的编号。
n 2. 文字描述简练、确切的原则——在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时务必简练、明了,但必须描述必须确切不得令他人产生歧义。
n 3. 数据准确、翔实的原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所记载的数据必须准确无误,并应做到尽可能翔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数据说话”。
n 4. 唯一性的原则——一张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只能对应工程中唯一一处被隐蔽工程,隐蔽部位必须准确。
n 5. 检查、记录全面的原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时应对涉及的所有方面均应有详细准确的描述和记录,不可挂一漏万。
n 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
n 隐蔽工程验收必须在被隐蔽工程的施工全部完成,且各项检查、检验、测试、试验亦全部合格后进行。
n 通常,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都有标准的表格,虽然各地区的表格在形式上可能略有差异,但一般均有一些固定项目(栏目),如隐蔽工程名称、隐蔽部位、施工单位、施工标准、设计图编号、设计变更编号(洽商编号)、隐蔽时间、检查内容、验收结论等。对于像这些固定项目(栏目),在编制资料时一般不会发生填写错误的问题,但容易出现填写不确切或填写不够准确的问题。所以,在编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时,应注意以下项目:
n 隐蔽部位必须确切。
n 要满足隐蔽验收记录唯一性原则的要求,必须准确定位被隐蔽工程的详细位置,应以楼层、轴线和在楼层中的相对标高对被隐蔽工程的空间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以梁钢筋隐蔽为例:
n a. 明确该梁所在楼层;
n b. 以轴线编号明确该梁所在的平面位置,即梁中心线与平面轴线的关系及梁的起、止点与平面轴线的关系。
n 如:梁的中心线位于D轴线,起止点为2至7轴线。
n 以电气配管隐蔽为例:
n a.明确配管所在位置是在楼板内还是在墙体内,还是在吊顶内。
n b.以轴线编号明确所隐蔽的电气配管在楼层平面中的范围。
n 检查验收依据充分。
n 既然是验收,就必须有依据,隐蔽工程的验收依据首先就是设计的要求,其次是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所以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无论标准表格中是否已经明确设置了设计施工图(变更)编号、施工洽商编号的栏目,均必须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中如实写明验收所依据的设计施工图及设计变更编号。验收依据中的设计要求绝不可忽略,否则这项验收记录将失去意义。特别是设计变更和施工洽商,往往被忽略。我们国家规定,施工单位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均不得擅自修改设计。设计变更是设计施工图的继续,而经设计单位认可施工洽商亦属于设计变更的范畴。这些都是隐蔽工程验收的依据,缺一不可,否则将不具备“有效性”。
n 检查内容全面。
n 各分部分项工程的隐蔽工程检查内容是不同的,有些地区在设置表格时对一些重要分项工程的隐蔽检查规定了检查内容,设置了专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而大部分地区均采取设置通用表格,没有设置具体的检查内容,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编制资料时自己对检查内容进行规定。隐蔽工程验收前应进行检查、确认的内容应依据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来确定。现行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各项专业验收规范对各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要求中已对检查内容进行了规定,但基本要求是隐蔽工程的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隐蔽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设计及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隐蔽工程材料的数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的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隐蔽工程的施工方法是否正确、隐蔽前应进行的各项检测试验是否已经完成并已合格等。
n 以钢筋隐蔽为例,其检查内容应有以下项目:
n a. 钢筋的规格、品种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n b. 钢筋数量、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n c. 钢筋锚固长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n d. 钢筋复试结果是否符合钢材质量标准和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e. 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否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f. 钢筋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g. 钢筋接头的位置及同一截面内的接头率是否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h. 钢筋接头质量是否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i. 钢筋帮扎是否符合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
n 检查结果描述准确。
n 查结果应由施工单位根据检查内容进行逐项检查并将结果按实际状况填写,不应仅填写“符合设计要求、符合规范要求”。
n 以某梁钢筋隐蔽为例,其检查结果应填写:
n a. 主筋××上下各××根;架力筋为××在梁两侧××布置;箍筋为××加密区为××在梁两端××㎜范围。
n b.主筋定位采用工具式定位卡,钢筋间距均匀。
n c.下部主筋锚固长度伸入支座××㎜,上部主筋为××布置。
n d.钢筋进场复试合格,主筋拉屈比××,屈屈比××,复试报告编号××××,复试时间××年××月××日。
n e.梁主筋保护层厚度××㎜,采用××垫块,交错布置间距××㎜,无遗漏。
n f.上部主筋接头位置均在距梁端××㎜至××㎜范围内,且同一截面内的接头率均最多为××根。接头试验报告编号××××,试验日期××年××月××日。
n g.钢筋帮扎牢固,各交点均采用双丝帮扎,丝头全部向内。
n h.经与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核对,上述各项均复合要求,提请监理验收。
n 验收结论明确
n 验收结论必须由监理作出明确结论意见,不得仅仅签字了事。结论意见应说明一下内容:
n a. 施工单位的自检情况是否与实际相符。
n b. 是否复合设计要求、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n c. 是否同意验收。
n 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n 隐蔽记录整理应按分项工程、施工阶段分别整理,相同分项、相同施工阶段应按楼层顺序整理,不应按单纯按隐蔽时间的先后编排资料的顺序。
n 以电气配管的隐蔽为例,应按施工阶段整理成主体施工阶段和装饰施工阶段两部分。主体施工阶段时的配管应隐蔽在楼板或结构墙体中;装饰施工阶段的配管应隐蔽在吊顶或装修隔断墙体内。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不同施工阶段相同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记录的检查内容是不同的,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也是为什么要分开整理的原因。
n 相同分项、相同施工阶段的隐蔽验收记录按楼层进行整理主要是便于检查、控制资料的完整性,防止出现遗漏现象。在主体施工阶段的隐蔽验收记录按时间整理和按楼层顺序整理可能是吻合的,但在采取平面流水施工时也会产生差异。所以,应坚持按楼层整理的原则。
n (六)关于施工试验、检测记录(报告)
n 在施工过程中以确认已完成施工部位质量或已完成部位性能或为确认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为目的而进行的质量抽检、功能性试验、安全性检验等均应列入施工试验、检测的范围。在现场进行的各项检测、试验应由施工单位编制检测、试验记录并由施工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送检测机构进行的检测、试验其送检试样应按规定采取见证取样,并由检测机构出具相应报告。试验、检测工作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一定比例取样。
n 施工试验、检测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是反映使用功能、技术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以及所使用的材料质量可靠性的重要标志。经试验、检测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不符合规范规定的,对相应的已完工程必须进行整改处理,不能整改的则必须返工,直至试验、检测合格为止,否则该分项工程的检验批以及这个分项工程均不能验收;经试验、检测,所使用的材料的质量、性能如不能达到设计或规范的规定应进行退场处理。
n 在编制试验、检测记录(报告)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n 1. 试验、检测依据充分——试验、检测必须依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进行。没有依据或依据不充分的试验、检测是无效的。
n 2. 试验、检测设备、工具精确可靠——现场试验、检测所使用的设备、仪表必须精确可靠,否则试验、检测所得数据不能说明问题。
n 3. 试验、检测方法正确——试验、检测方法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否则试验、检测所得数据不具有代表性。
n 4. 试验、检测数据真实——试验、检测所得数据应与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不得擅自修改、编造试验、检测数据。
n 5. 代表批量符合规范规定——当采取抽检方式进行试验、检测时,其代表批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n 6. 试验、检测的内容全面——一项试验、检测往往涉及诸多内容,各项内容均应进行试验、检测,并一一记录。
n 7. 试验、检测的结论确切——试验、检测记录(报告)应有明确的结论意见,以表明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达到规范、标准规定的合格标准。
n 对于各类检测、试验,各地方基本都制定了相应的专用表格及报告格式,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试验、检测记录和报告的编制。但在施工单位填写表格时,以及在向检测机构送检时,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n 1. 在试验、检测记录或报告中必须明确设计要求或规范 的相关规定。否则单凭试验、检测数据是无法判断试验、检测的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n 如在管道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中必须注明设计工作压力是多少;在阀门强度及严密性试验记录中必须注明阀门的公称压力是多少。
n 2. 现场试验、检测所用的设备、工具必须经过计量管理机构的校验,在编制试验、检验记录时应注明所用设备、仪表的型号、编号。同类试验、检验记录组卷时,应附设备、工具的校验合格证复印件,以表明所用设备、工具的精确性符合要求。如果地方统一表格中项目不全时,应备注说明。
n 3. 现场进行的试验、检测,在试验、检测记录中应说明试验、检测的方法。只有按正确的试验、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检测,得出的数据才是正确、有效的。
n 4. 试验、检测所得数据应如实记录,只有如实记录才会发现施工、设计是否存在问题,才会对存在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任何人均不得随意涂改、编造试验、检测数据。资料审核人员应是该专业的技术负责人,必须对数据的真实性负责。
n 5. 按规范规定,有些试验、检测是不需要全数进行的,但试验、检测的抽检数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所以在试验、检测记录中必须注明本次试验、检测的具体数量以及本次试验、检测所代表的总量(批量),从而表明本次试验、检测工作全面复合规范的规定。
如钢筋连接接头质量的检测、阀门的强度严密性试验等。在送检测机构进行的试验、检测,在送检报告中就应如实填写送检样品所代表的数量,否则检测机构是无法确定试样的代表数量的。
n 6. 往往一项试验或检测具有多项试验、检测内容,在试验、检测记录或报告中必须加以全面的记录和描述,不得有遗漏或描述不详的现象,否则就不能说明被检测对象的各项性能是否均符合要求。
n 如电动机试运转记录应对以下内容进行描述和确认:
n a. 电动机接线是否正确;
n b. 定子、转子的绝缘电阻是否复合要求;
n c. 试运行的起、停时间,如几点几分开始,几点几分结束;
n d. 电动机的启动电流、电压的具体数值;
n e. 运转后的各相电流、电压的具体数值;
n F. 试运行期间电动机定子温升的具体数值;
n g. 试运行期间电动机轴承温升的具体数值;
n h. 在额定电压、电流下电机的转速;
n i. 转子是否有异常振动;
n j. 运转时是否有异常噪声。
n 7. 试验、检测记录或报告必须对试验、检测结果作出结论性的判断。判定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或符合相关规范的规定。
n 除上述要求外,在编制试验、检测记录时还应注意将试验、检测对象描述、记录清楚,如位置、设备名称、系统名称等。
n 以管道压力试验记录为例:
n 应说明是对某层管道或某个局部管道的试验,还是对某个系统管网的试验,以及管道的直径、连接方式、管道所处的位置(吊顶内或墙体内)等。
评论一下吧
取消回复涉趣
发表于:2011-09-05 09:15文章没有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