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

进入施工现场后,应首先作好测量准备工作,测量准备工作包括:

测量人员及设备的配备

1)根据本工程特点,配备在我单位从事多年测量工作,且具有丰富经验的测量高级工程师1名、专业测量工程师2-3名。

2)与建设方办理建筑红线点、高程控制点等测量定位交接手续,并填写测量定位交桩记录作为施工测量、竣工验收资料的依据;现场交桩、交点,确定各控制点埋设位置关系。

3)熟悉施工图纸,现场踏勘,了解设计意图及工程整体布局,工程特点、施工总平面布置、周围环境、现场地物、地貌。拟定测设计划,并绘制测设草图。

4)对交接过来的点位,内业进行点位相关数据复合计算,外业实地测设点位误差,有出入处,及时反馈上报建设方,并与之协商尽快解决。

5)进行测量仪器鉴定,保证本工程所用测量仪器设备处于正常状态,准备测量资料和报验表格。

6)勘察现场的场容场貌和周边环境特点,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测量控制的影响,优化设计测量线路和控制网的布设。

7)审阅总平面图,确定建筑物高程和平面相对定位关系。复核检校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和水准点,复核确认无误后,布设测量控制网。

6.1.2测量定位精度要求

1)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包括建筑物的主轴线,其测距精度不低于2/10000,测角精度不大于10″。各控制点按规范要求编号标注。

2)建筑物垂直度:层间垂直度≤3mm,全高垂直度≤3H/10000,且不大于30mm

3)标高控制网闭合差为≤±5n为测站数)或≤±20L为测线长度)。

4)建筑标高控制:楼层间≤±3mm。总高3H/1000,且不大于15mm

6.1.3平面控制网的建立

1)平面控制网布设

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布设测量控制网。利用全站仪进行平面轴线的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且通视良好的位置设置轴线点的控制桩,同时在围墙上用红油漆做好显著标记。

在施工全过程中,对控制桩要妥加保护,用200×200×10mm的钢板,加焊锚脚,埋入混凝土内,在板上刻画“十”字丝以确定精密点位,并在桩上搭设短钢管进行围护。

根据施工需要,依据主轴线进行轴线加密和细部放线,形成平面测量控制网。施工过程中要定期复查轴线和角度,确保测量精度。

6.1.4轴线放线方法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基础部分(±0.000以下)采用外控法,上部结构采用内控法进行轴线放样。

1)桩基放线

桩基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测量定位点,将各单体轴线定位。利用轴线放出各桩基的点,在放出的桩位点上将木桩钉上,并在木桩上绑上红色尼龙绳,以保证桩基施工定位的准确性。

2)基础放线

根据轴线测量定位控制点,待桩基垫层施工完后,将各条主轴线投于垫层上,正交轴线部分按照各轴线与定位轴线的关系,用全站仪及50米鉴定钢尺将各轴线投测在垫层上,并将柱边线、柱边控制线弹出,保证工程模板施工,钢筋绑扎定位的施工精度。

3)上部结构

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施工测量基础部分应采用外控法,利用布设的平面控制网进行平面定位,基础施工完毕后,依据基础施工阶段所建立的平面控制网,在±0.000结构平面设置首层控制点,建立内部控制网。利用激光垂直仪及经纬仪,钢卷尺进行±0.000处结构以上轴线定位。首层控制点的布设,应先在±0.000处结构板的埋设好钢板,然后用锯条将投到钢板上的控制点刻定到钢板上,作为永久性标志。在各施工层,控制点的正上方,留置100×100方孔,以便轴线向上投测,每次投测要进行误差闭合差的计算。若闭合差超限,则要重新投测。

4)为确保主体结构轴线准确无误,在建筑物内设置激光孔,并组成控制网(内控),该网为校正、复核外控而设置。具体做法如下:

基础部分(±0.000处)混凝土浇注前,用全站仪在选定的控制点处预埋小钢板(200×200×8),进行初步定位。待混凝土浇注完后,进行精确定位,对投测下去的控制点进行距离和角度闭合,形成封闭的内部测量控制网,然后把控制点精确刻于小钢板上。此控制点作为激光控制点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

各层施工时,在基准点的上方预留200×200方孔作为激光通光孔。在首层每个激光控制点上分别设置激光铅直仪,利用激光铅直仪将施工控制点竖向投于施工楼层接收靶上(激光铅直仪上必须设置防护栅,以保证仪器及人员安全)。在投测上来的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进行施工层轴线放样。根据测设的轴线,进行引测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及控制线。

放样前根据不同圆弧的圆心坐标、半径计算出需要放样点相对于控制线的方向角以及相对于控制点的距离,把全站仪放置在控制点上,采用极坐标法放出所需要的放样点。

6.1.5高程控制测量

1)建立高程控制网

按照科方指定的原始水准点,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将高程引测至施工场地内,并对闭合误差进行改正,建立高程控制网。各高程控制点必须埋设在基础稳固不宜破坏的地方,并做好明显标志,作为今后该工程高程传递基准点。

随着工程施工进行,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各项因素干扰较大,控制点的位置易受影响,必须经常性地对控制网进行复测校核。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软件,这一复测工作快速、简捷、准确,发现问题及时改正,以保证工程施工的正确无误。

根据高程控制点将该工程的±0.000标高准确测于附近固定构筑物上(引测的±0.000水准点不少于3个,且要自行闭合),并作好明显标志,作为该工程控制各层标高的引测依据。

2)基础施工时,将标高控制点传递到基坑边坡上,作为土方开挖、砼垫层、柱基础施工高程控制的基点。

3)上部结构标高采用刚尺丈量法进行投测,通过引测的±0.000标高用刚卷尺从建筑物的预留孔洞传递到各施工层,投测到每层的标高控制点不少于3个。且误差不大于3mm

4)楼面混凝土平整度控制,采用在各层柱钢筋上设立50线控制标记,浇混凝土时带线控制标高,并用水准仪检测。

5)主体结构施工完后,由传递的各层高程控制点,抄测结构验收线50线标高,以此作为室内、室外装修施工标高引测的依据。

6)室外总平面高程控制由水准网高程点直接引测,以此定出道路、管线、附属设施等标高。±0.00以上标高测量主要用钢尺沿结构变化少的外墙、边柱等向上竖向测量,一般高程引测至少要由3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引测步骤如下:

先用水准仪根据单体工程水准基点,在向上引测处准确测设出起始标高线(一般测至+1.00M标高线处)

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至施工层,并标出各楼层以上1米处的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应由各处的起始标高线直接量取;

将水准仪安置至施工层,校测由下面传递上来的各条水平线,误差在5mm以内。在各层抄平时,应后视两条水平线以做校核;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

由水平线向上或向下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验,量高差时,尽量要铅直并使用标准拉力,要进行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

楼面混凝土平整度标高控制,采用在各层梁板钢筋上每间距2m焊接“L”钢筋进行控制

6.1.6垂直度控制测量

本工程使用激光铅直仪来控制主体施工中的垂直度,在我单位承接的建筑施工中,采用此法取得良好效果。

待砼基础施工完毕,于首层平面相应位置预埋钢板,设置的控制点经闭合校核后刻于钢板上。施工第二层楼面砼时,相应位置预留200×200方孔作为激光通光孔。在首层每个控制点上分别设置激光铅直仪,将控制点投于施工楼层接收靶上,保证上下楼层垂直相接。

本工程控制垂直度的控制点与轴线竖向传递的激光控制点为同一点。

6.1.7沉降观测控制

1)点位布设: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和观测点应有足够数量,并与建筑物牢固结合在一起的要求,在建筑物的角点柱子上,不同楼层交接处布设观测点,观测水准基点埋设在施工场地不易被破坏的适当位置上,并用砌砖保护,上用预制砼盖板盖上。作为各沉降观测点的测量依据。

2)沉降观测由专业人员进行,每次观测后,及时整理有关沉降数据,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并绘制荷载-时间-沉降量曲线图,交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保存。

3)观测精度:进行三等精密水准测量,所用仪器为精密水准仪配铟钢尺,沉降观测精度闭合差不大于0.6mm,其超出就进行现场重测。

4)观测周期安排:主体结构施工期间,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主体结构验收以后,装修砌体时,每三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观测次数不少于4次,第二年不少于2次,以后每年1次,直到设计人员会同测量人员根据结果确定该建筑物沉降稳定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