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钢筋工程

钢筋进场时,按进场批量进行检查和验收。钢筋进场卸车前,项目材料员先对照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检查每捆(盘)上的标志牌和进场批量,标志牌上生产厂家、生产日期、钢号、炉罐号、钢筋级别、直径等应清晰可见,物证相符。在核对无误后将质量证明书和本次进场批量正式报项目试验员,项目试验员根据材料员提供的资料逐一检查,核实无误后填写材料报审表、进场材料台帐、见证取样记录、质量证明书复印件报请业主和监理验收及见证取样。按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等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每批由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组成,重量不大于60t应见证取样一组。在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制作。

本工程地上框架结构为一级抗震结构,对于一级抗震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小于1.25;钢筋屈服强度的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钢筋原材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钢筋进场后分类码放,做好标识。钢筋堆场设有排水坡度及周围排水明沟,确保雨季排水通畅。堆放时,下面要应架空,离地面不宜小于20cm,以防钢筋锈蚀和污染。

1.1.1     钢筋加工制作

钢筋加工制作前应先做样品,在检验合格后批量生产。施工过程中质检员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并做好施工记录。

HPB235级钢筋调直采用冷拉方法,冷拉率不得大于4%。每工作班同一类型钢筋、同一加工设备抽查不少于3件。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偏差见插表5,钢筋加工节点要求详见插图10

插表 5钢筋加工允许偏差表

项  目

允许偏差(mm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

箍筋内净尺寸

±5

插图 10钢筋加工弯钩示意图

1.1.2     钢筋连接

根据图纸会审纪要,直径≥16的钢筋采用滚轧直螺纹套筒连接,采用I级接头时,接头位置不受限制;其他梁板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

1、直螺纹套筒连接

施工流程:下料→套丝→检查丝头质量→套塑料保护帽→连接→检查验收

施工方法:钢筋下料用钢筋切断机或砂轮锯,严禁使用气割下料;为确保钢筋连接质量,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在施工过程中逐个检查丝头的加工质量,达到质量要求的丝头,拧上塑料保护帽或拧上连接套,并做好施工记录。连接前先回收钢筋连接端的塑料保护帽,检查丝扣牙形是否完好无损、清洁、钢筋规格与被连接规格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把拧上连接套的一头钢筋拧在被连接钢筋上,并用管钳拧紧,连接好钢筋接头丝扣。

受力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的位置应相互错开。在任一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范围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l受拉区的受力钢筋接头百分率不宜超过50%;

2在受拉区的钢筋受力小的部位,I级接头百分率可不受限制;

3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的梁端和柱端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接头应采用I级,且接头百分率不应超过50%;

4受压区和装配式构件中钢筋受力较小部位,I级接头百分率不受限制。

质量要求:钢筋连接接头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得少于15mm。连接套筒之间横向净距不小于25mm。由于直螺纹加工与制作为机械生产,人为因素较小,因此施工时按照规范要求会同业主、监理可在加工车间随机抽取试件见证取样送检,每500个接头作为一个检验批。

2、闪光对焊连接

钢筋闪光对焊采取预热闪光对焊;正式焊接之前应试焊,做班前试件,应按选择的焊接参数焊接6个试件,其中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经试验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焊接参数成批生产;钢筋绑扎时按规范要求由业主、监理在加工车间随机抽样、见证和送检,检验报告合格后才允许混凝土浇筑。

搭接位置及接头百分率同机械连接。

3、绑扎接头

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及接头位置应符合结构设计说明和规范规定。钢筋搭接长度的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横向间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小于25mm

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1.3l1(l1为搭接长度)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梁、板、墙不宜大于25%

2柱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但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

梁柱的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受拉区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和100mm;受压区箍筋间距不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和200mm;柱纵向受力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应在搭接接头两个端面外100mm范围内各设置两个箍筋,其间距宜为50mm

1.1.3     钢筋安装

1.1.3.1        剪力墙钢筋

工艺流程:暗柱主筋→暗柱箍筋→剪力墙竖向钢筋→剪力墙水平筋→拉钩→垫块固定

施工方法:为保证墙体的厚度,对拉螺杆处增加短钢筋内撑,短钢筋两端平整,刷上防锈漆。在墙筋绑扎完毕后,校正门窗洞口节点的主筋位置以保证保护层的厚度。墙体钢筋搭接接头绑扣不少于3道,绑丝扣应朝内。尤其注意剪力墙变截面时竖向钢筋的收头及锚固。

1.1.3.2        柱钢筋

工艺流程:立柱筋→套箍筋→连接柱筋→型钢上穿内箍(拉钩)→画箍筋间距→绑扎内箍钢筋→绑扎外箍钢筋→塑料垫块

施工方法:用粉笔划好箍筋间距,箍筋面与主筋垂直绑扎,并保证箍筋弯钩在柱上四角相间布置。根据图纸会审纪要内箍改为拉钩。拉钩穿型钢时按照H型钢上机械开孔位置绑扎,然后用扳手将拉钩扳成135°角。柱(墙)钢筋接头按照50%错开;柱(梁)箍筋绑扎时开口方向间隔错开。

柱、墙内拉钩钩在竖向主筋上,并应保证拉钩外侧留出15mm保护层。

型钢柱钢筋绑扎应在钢柱焊接完成后进行。

柱钢筋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垫块,间距800×800布置。

1.1.3.3        梁钢筋

工艺流程:主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次梁主筋→放梁定位箍→梁箍筋→塑料垫块

施工方法:先在梁四角主筋上画箍筋分隔线,对接头进行连接,将四角主筋穿上箍筋,按分隔线绑扎牢固,然后绑扎其它钢筋。梁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垫同梁宽Ф25的短钢筋。加密区长度及箍筋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梁端第一道箍筋设置在距柱节点边缘50mm。梁板钢筋接头底筋在墙柱支座处1/3净跨范围内,面筋在跨中1/3净跨范围内。主次梁相交时,为控制面筋保护层厚度,将主梁截面减小一排面筋的高度或将次梁钢筋穿在主梁钢筋下部。

梁钢筋穿劲性柱型钢必须按照图纸、图纸会审纪要及型钢柱深化设计进行加工、绑扎。

1.1.3.4        板钢筋

工艺流程:弹板钢筋位置线→板短向钢筋→板长向钢筋→洞口附加钢筋→板负弯筋→垫块固定

施工方法:先在模板上弹出钢筋分隔线和预留孔洞位置线,按线绑扎底层钢筋。单向板除梁侧二根筋相交点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间隔绑扎,双向板相交点必须全部绑扎。板上部负弯矩筋拉通线绑扎。双层钢筋网片之间加马凳铁,呈梅花状布置,双层双向板板厚大于等于200用φ12@800,小于200用φ10@800。马凳铁构造形式如右图所示。

1.1.4     钢筋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钢筋安装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见插表6

插表 6钢筋安装位置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允许偏差

检验方法

绑扎钢筋网

长、宽

±10mm

钢尺检查

网眼尺寸

±20mm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绑扎钢筋骨架

±10mm

钢尺检查

宽、高

±5mm

钢尺检查

受力钢筋

间距

±10mm

钢尺量两端、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排距

±5mm

保护层厚度

基础

±10mm

钢尺检查

柱、梁

±5mm

钢尺检查

板、墙、壳

±3mm

钢尺检查

绑扎钢筋、横向钢筋间距

±20mm

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钢筋弯起点位置

20mm

钢尺检查

预埋件

中心线位置

5mm

钢尺检查

水平高差

+30mm

钢尺和塞尺检查

钢筋工程检验批划分按照施工段进行:主楼、裙楼每层按照竖向、水平钢筋进行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