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要求

水泥</o:p>


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严禁使用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o:p>


选用高标号水泥,尽量降低水泥用量。</o:p>


骨料</o:p>


粗骨料选用连续级配的碎石,掺入适量豆石。最大粒径不大于钢筋最小净距的3/4。骨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质,含泥量不得大于1%。</o:p>


细骨料宜选用粗砂或中砂,含泥量不的大于3%,粗细率以2.62.8为宜。控制细砂以0.3mm筛孔的通过率为15%~30%;0.15mm筛孔的通过率为5%~10%。</o:p>


粉煤灰</o:p>


为了减小水泥用量,可掺入水泥用量10%的粉煤灰取代水泥。粉煤灰的烧失量应<15%,SO3<3%,SiO2>40%,并对水泥无不良反应。</o:p>


外加剂</o:p>


为了满足和易性和减缓水泥早期水化热发热量的要求,宜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缓凝型减水剂。掺入减水剂的混凝土应在试配时进行体积稳定性检测。</o:p>


2、配合比设计</o:p>


设计配合比时尽量利用混凝土60d90d的后期强度,以满足减少水泥用量的要求。同时提高水泥标高,降低水泥用量。配合比应根据使用的材料试配确定,水灰比不得大于0.6。砂率应控制在0.330.37,坍落度应根据配合比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的增加应通过调整砂率和掺用高效减水剂解决,严禁在现场任意加水以增加坍落度,并控制在100140mm为宜。</o:p>


施工准备工作</o:p>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的准备工作,除按一般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的物质准备、机具准备、技术准备和现场准备外,应做好附属材料和辅助设备的准备工作。如水泵、测温设备、真空吸水设备、塑料薄膜、草帘等。</o:p>


尤其应做好施工方案的编制工作及技术交底工作。方案编制的原则:在保证结构整体性的原则下,采用分层分块浇筑时,尽量较少浇筑块在硬化过程中的内外约束,分层时间间隔做到即有利于散热,又考虑到底层对上层的约束;加强养护,控制内外温差,防止产生裂缝。</o:p>


混凝土施工工艺</o:p>


1施工部署</o:p>


商品混凝土的调度由专人负责。根据供应方与施工现场的距离及交通路况,每台混凝土输送泵配备的混凝土罐车不少于5台,且至少应配备2台罐车备用,以防机械故障或其他意外情况。</o:p>


在商品混凝土进行试配前对混凝土供应站提出明确的技术性能要求,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供应根据混凝土的初凝时间、现场施工进度等及时进行调整,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及供应满足施工进度要求,不形成施工冷缝。</o:p>


商品混凝土进场后由实验员应检查其送货单及配合比、材质证明书、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避免误用,浇筑前应做坍落度试验且每车必须检查坍落度是否符合要求。</o:p>


提前与供电局、自来水公司取得联系,确认施工过程中是否会有线路维修检查的停水、停电通知,事前采取措施避开;同时联系设备租赁公司,在意外停水、停电情况下的设备供应。</o:p>


除按常规设备例行维修保养外,施工前应对设备、施工用电、照明用电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施工用电和照明用电的正常供应。施工过程中要随时安排机修工对临时可能发生的机械故障、水电线路故障进行抢修,确保混凝土的连续供应。</o:p>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o:p>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一般宜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即最高气温不超过30为宜。在高温时加冰将水温降低至10℃左右,在输送泵处搭设遮阳棚,输送管道表面用湿岩棉被覆盖,石子用凉水冲洗,把浇筑温度控制在32℃以内。</o:p>


混凝土配制严格按配合比施工,计量应准确,其重量允许偏差控制为:水泥及外掺合料±2%,粗细骨料±3%,水、外加剂溶液±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52min。混凝土缓凝时间尽量长,并不得小于10小时。在雨季施工期间应勤测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并随时调整用水量和粗细骨料用量。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现场应及时浇筑,运送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灰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如发生离析必须进行二次拌合后方可入模。若出罐困难,现场准备加适量减水剂,严禁加水。</o:p>


成立混凝土浇筑专门的班组,实行班组负责制。混凝土施工作业班组人员不少于28人,其中振捣工12人,接泵管6人,面层压光人员不少于10人。配合混凝土浇筑模板加固木工5人,钢筋工5人。振动棒15根,每个地泵输送端口配备六个振动棒,在浇筑带前后分别布置两道,第一道在卸料点解决上部振捣,第二道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振捣密实。预留3根备用。</o:p>


基础底板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浇筑,每层厚度0.50.6m,循序渐进一次浇筑到顶。每个浇筑口配备六台ф50插入式振动器,在浇筑口前后分别部署两道,第一道在卸料点解决上部振捣,第二道在坡角处,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为防止混凝土堆积,在振卸料口部位,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然后全面振捣。在斜面上各振捣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每一浇筑带配一专人指挥振捣工作,防止漏振。为减小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内外约束,将钢筋的连接设置在后浇带处,或在基层上设置沥青油毡隔离层。</o:p>


浇筑时,振动棒插入点间距宜为50cm左右,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成梅花形排列,插入深度以进入先浇筑的下层混凝土面以下5cm。每点振捣一般以2030s为宜,以混凝土表面开始泛浆不再冒气泡并没有明显下沉为准,斜面上各振捣点要严格控制振捣时间,不得出现漏振、欠振和过振。</o:p>


振捣操作要做到快插慢拔,在振捣过程中宜将振动棒上下略为抽动,使上下振捣均匀密实。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48小时内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在初凝前用铁滚筒碾压两遍以上,再用木抹子搓平,然后压光(不少于三遍)后拉毛。为防止形成施工冷缝在混凝土浇筑时用塔吊配合接缝,同时要保证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大于2m</o:p>


在振捣过程中泌水和浮浆是不可避免的,采取以下措施处理:流向基坑周边的泌水通过积水井和排水沟用潜水泵抽走;流向坑井底部和后浇带处的处的泌水用真空泵抽走,经沉淀后再送入雨水管道。</o:p>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控制</o:p>


根据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防止产生温差应力和裂缝。测温点的布置在底部、中部和表面,垂直测量间距为500800;平面布置在边缘与中间,平面布点为2.55m。采用预埋热电阻电脑自动测温,坚持24h连续测温,混凝土终凝后每2h测一次,8天后每4h测一次,15天后每8h测一次。由专人负责,记录全部测温资料。当内外温差接近25℃,立即向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汇报,由项目组织采取保温措施。</o:p>


混凝土养护</o:p>


基础底板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养护,并覆盖草帘(保温板)一层保温;当内外温差接近25℃,采取覆盖第二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增加两层草帘(保温板)覆盖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以薄膜内有凝结水为准控制混凝土表面是否适当浇水养护。</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