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新得到的消息,武汉站使我们公司承建的项目,先后获得了鲁班奖、詹天佑奖等国家级大奖,现在又获得 “2012年国际建筑奖”,虽然是设计类的,但是能承建这样的工程,我们也感到荣幸。

        昨日,我市建筑设计行业传来喜讯:运行了3年的武汉火车站声名远扬,获得了芝加哥雅典娜建筑设计博物馆颁发的“2012年国际建筑奖”。

“国际建筑奖”评选已有10余年历史。据主办方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以来,主办方组织专业评审团在全球28个国家众多前沿项目中选出了81个建筑参与评比。该博物馆官方网站称,“这些建筑揭示了当下最具远见业界人士的新兴设计方向”。

武汉火车站在81个建筑中脱颖而出,武汉火车站的设计方、法国AREP公司中国分公司总经理姜兴兴介绍,“国际建筑奖”旨在表彰最新最美设计。从这个角度理解,武汉火车站可称为全球“最美建筑”。

武汉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称,目前所知,武汉火车站是唯一一个获得国际大奖的武汉建筑。“武汉有众多优秀建筑,但参与角逐国际奖项的并不多,武汉站获奖可谓全市荣誉,标志着武汉的城市建筑到达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分析,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充满灵性的千年黄鹤惊叹家乡变化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高大屋顶,预示着武汉是湖北也是中部省份崛起的关键地点。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重要地理位置。“建筑思路与城市文化高度融合,是城市地标性建筑中成功的案例”。

业内人士称,武汉在迈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城市建筑不仅要承担实用功能,也可发挥创意之都的优势,让建筑本身也变成一张张城市名片。

据悉,武汉站在业内和民间已多次获得赞誉。2010年中华城市吧有网友发起“评选你心中的最美火车站”,武汉火车站以18.2%的最高得票率当选第一名;2011年武汉站获得第十届Brunel建筑设计大奖,由时任美国交通部部长颁奖。

武汉站“美”得名副其实,不仅是设计理念出众,在绿色环保、生态园林的选择与运用中也是先人一步。

【很节能】

年减排相当于2000辆轿车停驶一年

武汉火车站被誉为“低碳环保”的绿色车站。据统计,一年可减排二氧化碳7200吨,相当于2000辆经济型轿车停驶一年。车站方认为,之所以能拿到这一大奖,与车站够“绿”不无关系。武汉站综合运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自然采光分层渗透、自然通风节能、空调变频及分层控制、热回收系统等低碳节能技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

首度在铁路站房中采用116米的超大跨度结构体系和桥建合一综合结构,把铁路桥梁与站房有机地融为一体,2000余吨巨型“鱼腹箱梁”是国内首创的“桥建合一”的新型结构建筑。

武汉站地下埋有1500根深达100米的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该系统把夏天多余的热量传达到地下,冬天再通过水介质,传达到地面上。目前正值酷暑,用这一技术可使武汉站的空调系统节能30%。参与设计的铁四院专家表示,武汉的水源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在全国走在前列。

【水特色】

人工开凿活水景观带连通两湖

为了体现武汉的水文化特色,武汉站前靠人工凿成一条活水景观带,将火车站北面的杨春湖和南面的东湖连通。同时,为防止污水直接排入水系,人工水系还被打造成雨水收集和中水回用系统的重要一环,并利用人工水系作为水源,直接喷灌给植物浇水。

武汉站的绿化注重“前庭后院”,为了营造白鹤飞翔在绿林上的观感,市园林局利用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让东湖的自然景观带延伸到火车站;东面由枫杨、香樟、杜英、雪松、桂花、石楠形成常绿背景林,有效阻隔武钢的工业组群污染;西面则打造成“山水”客厅,沿活水带两侧建滨水植物群落,以枫香、鸢尾、睡莲点缀,沿水带还布局了咖啡厅等城市公共空间。

“森林火车站”还采用了不少高科技手段,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杨念东称,站前广场上铺设的硬质透水材料为透水混凝土,是鸟巢中使用的材料,上海世博会法国馆的植物墙也被引入到火车站建设,人工水带两侧建筑外立墙将罩上框架铁网,培育好的整块植物连同土壤一起挂在铁网上,从远处看就像一片片绿墙。

黄鹤归来设计理念打动评委

武汉站外观轻盈,进入后,各类交通工具的无缝对接又如置身未来世界,两种感观的奇妙结合显示了设计之美。昨日,本报记者专访武汉站的设计师丹尼尔·克拉里斯。他称,也许就是大型建筑显出的轻盈感,博得了评委好感。

丹尼尔回忆到,聊天中得知了黄鹤楼与仙鹤的故事,道士用橘子皮画出的仙鹤让酒家的生意红火了起来,“这个酒家的生意兴隆正是寓意武汉当代经济的繁荣发展,传统与当代的结合,一种传承感油然而生”。“黄鹤”的设计灵感在他心中初现。最终,“黄鹤归来”成为武汉火车站设计理念。

为使普通乘客都能认可这个概念,最终选择站场雨篷与车站屋顶的一体化设计塑造形成黄鹤意象。

“整个造型确定后,更困难的是让这个庞大建筑给人飞翔的感觉。”丹尼尔称,这个时候他想到了鸟。

站内空间结构的流线造型富有动感,乘客无论是远观还是置身于候车厅内,都能够感觉到这个特别的结构设计带来的展翅欲飞的感觉。

“八片站台雨篷如同八片羽毛,与主题建筑正好是8+1的格局。”丹尼尔笑称,设计时还没有提出城市圈理念,没想到寓意展翅飞翔的鸟的意象正好与武汉发展不谋而合。

公共建筑塑造城市品质

“2012年国际建筑奖”不是武汉火车站获得的首个奖项,但它却是所有赞誉和荣耀中最闪亮的那个。作为第一个得到建筑设计界权威奖项认可的武汉建筑,武汉火车站也注定会载入武汉建筑史册。

大型公共建筑,不但有特定的服务功能,还塑造着城市文化和城市品质。一些公共建筑精品,甚至能够穿越岁月,历经时光的淘洗,构成城市历史,成为城市长久的地标。

武汉火车站正是其中一个典型,它将建筑的功能性与美学性巧妙地融合,既满足正常功能需求,也传递出文化意味,散发深厚韵味之美。

承载功能、体现文化和品质的建筑,武汉有不少。比如长江大桥、武大樱园等等,时至今日,它们依然作为城市的重要象征而存在。再比如琴台大剧院、辛亥革命博物馆、改造之后的汉口站、武昌站等,相继成为城市名片,代表城市形象,彰显武汉特色。

“最美”这一称谓属于武汉火车站,更属于武汉这座城市。武汉需要更多这样的建筑,去见证城市激荡奔腾的发展,展现城市无与伦比的魅力。

武汉地标性建筑:

一座城市的名片

【链接】

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城市过往,地标性建筑成了城市难以消失的记忆。细数武汉的建筑名片,看到的是城市的品位与性格——

大智门火车站

大智门火车站是张之洞推动洋务运动的产物,见证了武汉的近代发展。这个当时亚洲最雄伟、最现代化的火车站给武汉带来了新发展。火车开通后,汉口的面貌也跟着改观,《夏口县志》记载,“后湖筑堤,芦汉通轨,形势一年一变,环镇寸土寸金”。

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

武汉图书馆以其历史悠久、藏书丰富、建筑宏伟、环境幽雅而闻名于世。图书馆源于19世纪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自强学堂图书室,可谓武汉近代文明的摇篮。

武汉长江大桥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长江大桥横跨长江,连接南北。站在桥上,望大江东去,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尽收眼底。长江大桥连接了被长江隔断的京汉、粤汉两铁路,形成完整的京广线,武汉真正成为九省通衢之地。

琴台大剧院

琴台大剧院位于月湖之畔、汉江之滨,隔湖南望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琴台,外伸的构架如同钢琴敲击的簧片,宛如“琴键飞奔”,又似“水袖飞舞”,惊艳四方。

楚河汉街

楚河汉街位于武昌区东湖和沙湖之间的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汉街”以民国风格建筑为主体,极具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其中,传统与现代和谐统一,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楚河汉街的完美结合,堪称现代“清明上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