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质量通病名称

产生原因分析

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通病发生后纠正措施

1

冷缝

浇筑时,间隔时间过长,混凝土交接面达到初凝,影响混凝土的抗剪强度和抗渗性能

配合比设计时要考虑凝结时间,应用缓凝剂;

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合理调整施工浇筑顺序,在混凝土初凝前浇筑第二层;

施工过程中加强巡查,发现有发生冷缝的可能时,要立即进行处理,杜绝冷缝的发生。

2

凝结时间与设计不符

混凝土中外加剂掺量与设计不符;

环境气温与混凝土试配时不符;

阳光爆晒,混凝土脱水过快,凝结速度加快;

严格控制混凝土外加剂掺量;

进行局部覆盖;

使用井水、冰水搅拌混凝土,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凝结时间过快时,应及时调整施工顺序,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

根据具体情况,由试验员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3

内外温度差过大

混凝土使用水化热高的水泥;

混凝土表面养护措施不好,保温效果差;

水泥用量过多,又未采取有效措施

使用井水、冰水搅拌混凝土,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控制混凝土表面散热速度;

采用水化热低的水泥品种,并采用掺外加剂、掺合料等手段降低水泥用量;

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覆盖层厚度,延缓混凝土的散热速度;

 

4

表面裂缝

混凝土表面未进行二次压光;

表面浮浆未进行有效处理,局部无石子,混凝土抗拉强度低;

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压光;

对表面浮浆进行有效处理,用污水泵排出;

可使用压力灌浆方法处理

5

局部强度不足

表面浮浆未进行有效处理,局部水灰比过大;

混凝土稠度大,石子下沉,表面部分局部无石子;

对表面浮浆进行有效处理,用污水泵排出;

控制混凝土稠度,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避免石子下沉;

 

6

表面缺陷

详见普通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对策表